在 LED 封装过程中,LED 封装胶带承担着固定、保护和光学辅助等重要作用。然而,使用过程中胶带粘性失效与透光率下降的情况时有发生,这不仅影响 LED 产品的生产效率,还会降低产品质量。深入探究其原因,有助于针对性地解决问题,保障 LED 产品性能稳定。
材料自身特性与老化是导致问题出现的重要因素。LED 封装胶带多采用特殊高分子材料制成,随着使用时间增加,材料内部的高分子链会发生断裂、降解。例如,胶带中的丙烯酸酯类胶粘剂,在长期光照、热量作用下,分子结构会被破坏,导致粘性逐渐减弱。同时,材料老化还会使胶带内部出现微裂纹、气泡等缺陷,这些缺陷会阻碍光线传播,造成透光率下降。而且,部分胶带在合成过程中,若原材料纯度不高或配方比例不合理,也会加速材料老化,提前引发粘性失效与透光率降低的问题。
环境因素对 LED 封装胶带影响显著。高温环境下,胶带的胶粘剂会变软、流动,导致粘性降低,且高温还会加速材料老化。例如,在夏季户外使用的 LED 灯具,内部封装胶带长期处于高温环境,粘性失效风险大幅增加。而低温环境会使胶带变硬、变脆,降低其柔韧性和粘性。此外,潮湿环境会使水分渗透进入胶带内部,破坏胶粘剂的结构,影响粘性;水分还会在胶带内部形成微小水珠,产生光的散射,从而降低透光率。高湿度环境下,一些对水汽敏感的胶带,其透光率可能在短时间内显著下降 。
生产工艺环节的不当操作也会引发相关问题。在 LED 封装过程中,若贴合胶带时压力不足或不均匀,会导致胶带与被粘物表面接触不充分,使部分区域粘性无法充分发挥,随着时间推移,这些区域易出现粘性失效。而且,贴合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胶带的粘性表现。温度过高可能使胶粘剂过度固化,降低粘性;温度过低则胶粘剂无法充分与被粘物表面结合。另外,封装过程中若对胶带进行过度拉伸,会破坏胶带内部结构,不仅降低粘性,还可能在胶带内部产生应力集中,形成微裂纹,影响透光率 。
储存条件不佳同样不容忽视。LED 封装胶带若储存于阳光直射、高温高湿的环境中,会加速其老化进程。例如,将胶带长时间放置在仓库的向阳处,胶带会因受到紫外线照射和高温影响,粘性和透光率快速下降。同时,储存过程中若胶带与有机溶剂、腐蚀性气体等物质接触,也会导致胶粘剂溶解、变质,出现粘性失效现象,并且这些物质还可能改变胶带的光学性能,造成透光率下降。